質量,一個是我們的產品質量,一個是我們的服務質量。
先說產品質量。
“質”說的是原材料和工藝;“量”就是得給夠。比如,我們餐廳的小龍蝦新不新鮮,浸泡時間夠不夠,加工有沒有入味?這就是“質”;我們給客人上一盤小龍蝦,給多少個,有沒有標準?這就是“量”。也就是說,如果小龍蝦加工的時間不夠,浸泡沒有入味,這就是偷工;餐廳要求羊肉串每串要達到30克,必須是足斤足兩,如果做不到,就是減料。
當大家都喜歡吃我們的小龍蝦,羊肉串也做到了30克以上,我們算不算有質量了呢?還沒有。當我們的自助餐供應不足,大家排隊去領羊肉串、搶小龍蝦時,我們的質量仍然是空談。
如果說以前我們給客人限量發雞蛋是小氣,那我們有意識地用羊肉串、小龍蝦這些“貴重”的東西去誘惑客人,讓大家排隊領取,就是一種“賊氣”。如果說這些東西真貴,我們供不起,干脆就別供。實際上小龍蝦、羊肉串真有那么貴嗎?有必要限量供應嗎?
我們不能拿大肚漢來定政策,我們計算成本,取的一定是平均數。比如,很多女士怕長胖,她吃得了那么多嗎?我知道羊肉串是3塊錢一串,實際上,一頓能吃20串的大肚漢連十分之一都沒有。即使有,他吃了價值60塊錢的東西,恰恰是大肚漢吃撐了,吃得值了,他覺得合適會再來,還會邀請朋友來,這樣我們的自助餐才算成功了。
真正的大智慧是舍得,我們就是應該敞開供應,“傻子賣粥大碗盛”。讓客人占了便宜,人們會一傳十,十傳百,口碑起來了,人們就上這兒來,這才叫有了質量。
再說服務質量。
服務的質是什么?我們的人是真誠的,是熱情的,是帶著笑臉的服務,這就是服務的“質”。
但是,這種笑臉夠不夠?一個人能服務多少人,也是有“量”的。假如我們有十個服務員,一天接待一千人,每人就得對一百個客人去微笑,去真誠地服務,這就是“量”。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的人員上不去,我們的真誠、熱情、服務周到,都是空談。
溫泉的工作總結中有人提到,吧臺的服務員是“一個蘿卜頂一個坑”。
一個人能對一百個客人微笑嗎?能對兩百個客人微笑嗎?顯然達不到這個量。為什么把人打得這么緊呢?如果病假或休假怎么辦?我們一定要清楚,服務質量上不去,我們產品的“質”和“量”就會跟不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