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農業園,在核桃林深處看到一個帶著草帽撿核桃的矯健身影,他就是綠化隊長張志賢。一點看不出來他是個70多歲的老人。聽他訴說著過去的故事,恍若昨日,從集團創建初期到現在,他一干就是30年。
農業園的核桃熟了
恰逢農業園核桃成熟的時節,我們一起鉆在核桃林里辨識核桃、打核桃、撿核桃、剝核桃、曬核桃,這一系列工作干下來,真長見識,每個小細節都是日常工作的積累。
核桃林里還有畜牧養殖,樹叢深處穿插著小型羊圈、豬圈,喂養需要特別小心。這個時節,生怕核桃外皮掉進去,被小動物誤食。核桃的青皮經過處理之后有止痛效果,一般不能直接吃,吃了會出現肢體腫脹、麻木等不適情況。
在這里,我第一次見到核桃成熟,外面青皮爆開的樣子,更是第一次見到患黑星病的核桃,這里的一切都是新鮮玩意兒。早在核桃初長成時,張隊長和工人們就留意患有黑星病的核桃樹,及時采取措施,控制病情的蔓延,才有了如今的核桃大豐收。在農業園大門前的空地上,核桃曬了一地,陽光灑在上面,幸福感油然而生。
離不開“大午”這個家
談起大午創業之初,張隊長更是感慨萬千。那時候大家都是哪里需要去哪里,從來不挑崗位。他也去過一些駐外單位,但是不太適應,因為離“大午”這個家遠了就上火。他現在70多歲,大家勸他退休享福,可他從來沒有動過這個念頭,他想為大午集團發揮自己的余熱,他還想著在大午城一直干下去,直到干不動為止。
張隊長一直說自己出門就上火,這么大年紀也沒出過遠門,家里人都看在眼里,他兒子決定帶著老父親出去轉一轉。開始他還不樂意去,連小孫子都出馬勸說爺爺,“您還沒有坐過飛機呢,我都坐過了。”后來,一家人一起坐飛機去貴州玩了幾天,也算是實現了老父親的心愿。
記得有一次,他在干活時,突然感覺眩暈,什么也看不清,病情很嚴重,集團批了長假,讓他回家休養,這是他記憶中唯一一次休長假,平日里他都是干到大年三十。大病之后,身體恢復得不錯,回來后他又從基層做起,同事們都替他委屈,可他卻說,“我自己愿意干,集團的事兒就是我家的事兒。”后來,他又被任命為綠化隊長,帶領大家一起創造綠色的、充滿生機的大午城。
不說辛苦,話家常
看到核桃林門口散落在地上的膏藥盒子,不禁讓人聯想到他們日常工作的辛勞,可張隊長卻話為家常,“誰還不出點力,曬點老爺兒(太陽),這再平常不過了。”
他總說,不經歷苦活兒、累活兒,哪能成長?他也這樣要求自己的兒子,同事們都勸他,干嘛讓自己大學畢業的兒子去干那些力氣活兒,可他卻輕描淡寫地說,“他早該鍛煉鍛煉了。”這是一位父親沉甸甸的期許,也是兒子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。
張隊長對綠化工作有感情,那些花草已然成了他的孩子,在他的呵護下茁壯成長,從發芽到結果,都凝結了他的愛。記得有一次,移植大樹,工人栽種前忘記修剪枝葉,他看到后,蹬著梯子爬到幾米高處,重新修剪,全然忘記了自身的安危。
近幾年,農業園打算擴建,經營跑馬場。張隊長帶人去沈陽買馬,由于沒什么經驗,買回來的馬有地域差異,不好調教。張隊長打趣說,“沈陽馬,聽不懂徐水口音。”有了這次的經驗,后來馬場工人都親自挑選馬種、馴化、接生……
一路采訪下來,我置身其中,有了別樣的體驗,感覺自己不再只是一位過客,而是看到了更多服務背后的默默付出。農業園可愛的員工是這樣,在大午城生根發芽的你與我也同樣是這樣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