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作詩
在主流經濟學中強調:消費、投資、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“三架馬車”,這個說法對不對?我們要思考。
什么叫增長?通常理解就是商品和勞務的增加或者是價值的增加。直觀地看,似乎消費增加之后企業就會擴大生產,增加就業,增長也就隨之產生了。但是,我們要深入分析一個問題,什么叫需求?需要不是需求,有支付能力需要才是需求。
今天,我們一刻也離不開貨幣,可是我們分析經濟問題要拋開貨幣。我購買你的東西,本質上是用我的東西去交換你的東西,如果我沒有東西,就不能交換你的東西,就沒有需求,那只是需要、欲望。所以需求是商品和勞務,它們只能從投資、生產中來。所以需求的問題,本質上是生產的問題、是供給的問題。
我們離開生產、供給去談需求,是錯誤的。主流宏觀經濟學,從需求的角度去討論宏觀經濟,錯的一塌糊涂。不是消費在拉動投資,恰恰相反,是投資在拉動消費。有多少投資、生產了多少產品,才可能有多少消費。
過去有一個說法:如果消費少了、消費傾向低,有效需求不足,好象不利于經濟增長。這個說法不對。我用事實說話,現代意義的增長發生在工業革命之后。因為工業革命過后,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。我們不是直接生產我們需要的東西,而是迂回地先去生產資本品,再用資本品生產匹配我們需要的東西。比如要種小麥,我是先生產農藥化肥、收割機、播種機,然后用這些資本品再去生產小麥。
我們再看原始社會,100%的消費率,可是原始社會零增長。恰恰是現代社會,生產的東西不可能全部消費掉。我們消費傾向下降了,反而有了高增長。所以不是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,恰恰是人們少消費了一點當期產品,進行了一定的儲蓄,然后把儲蓄轉化為投資,利用資本品進行迂回生產,從而實現了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增長。
再看出口。表面上看,出口增加了,企業就會擴大生產。但是看問題必須把眼光放寬一點,看進口國呢?他們在用什么東西進口或交換?這些東西來自哪里?只能來自于投資、資本積累。進口國沒有投資、沒有資本積累,就不可能有進口,也就沒有出口國的出口。中間環節一去,仍然是投資在拉動增長。所以這兩者合在一起看,仍然是投資在拉動出口,出口拉動經濟增長。
想通過刺激消費來刺激增長,完全是錯誤的。因為刺激消費的資源不會憑空產生,你用來刺激消費,就不能用來搞資本積累。而且你生產了不為消費者所需要的東西,那就是錯誤的生產,就是錯上加錯。再說,消費不需要刺激,生產、掙錢的目的就是消費。人們之所以不消費,是因為沒有錢消費。注意,這個錢不是鈔票,而是為他人需要提供的商品和勞務。所以印錢不能增加需求。東西賣不出去不是產能過剩,而是產能錯誤,這是一個結構問題。所以不能用所謂的需求管理去解決這個問題。
產能過剩怎么解決?不能鼓勵消費,反而要鼓勵生產。很多人不能理解,這個非常反直覺,但背后的道理恰恰是這樣。賣不出去東西是產能錯誤,被社會所需要的東西少了,我當然要鼓勵生產正確的東西、鼓勵生產為社會、為大眾所需要的東西。所以消費的前提是收入,即商品和勞務。商品和勞務只能通過生產得到,沒有商品和勞務的生產,也就沒有真實收入的提高。
那么,怎么能提高消費呢?有人說,不鼓勵消費,東西賣不出去怎么辦?誰說人們只需要消費品???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彼此提供資本品呢!沒有人說在死的時候都要把錢花光吧?大午集團留下一個龐大的產業,他們要蓋房子、買機械設備,這不是消費品,而是資本品。但是資本品也是需求,比如想搞投資,這些投資也是需求。人們彼此之間不只是需要消費品,還需要資本品。
我想強調,消費過低也不好。消費率過低,并不是說人們的消費傾向低、消費欲不足,只能說前面的投入是錯誤的。投資錯,生產了不為社會所需要的東西,不能構成人們的收入,所以消費不足永遠是收入的問題,收入沒有上去,就是因為生產發生了錯誤。所以華爾街金融危機過后,美國的消費就下降,很多人擔心美國經濟增長不可持續。我是堅定地看好美國經濟,美國的問題恰恰是消費率高了?,F在美國消費率下降,反而是健康的。因為美國的現狀是消費過度,投資不足,所以按主流經濟學判斷問題,恰恰走眼。特朗普一上臺,有的人說美國經濟衰退了。衰退了嗎?這就是說理論本質是錯的。
是原始社會的增長率高,還是今天生產率高?是原始社會的消費率高,還是今天的高?一比較就明白了。補貼出口同樣不能刺激經濟增長,道理是一樣的,資源用來補貼出口了,就不能用來進行資本積累。你生產了賣不出去的東西,補貼同樣是錯上加錯。所以這個結論非常清楚,沒有投資不可能有消費,就不可能有出口,這個事發生在進口國,只要把進口國拉進來一看,那就是沒有投資就沒有進口,也就沒有出口國的出口。所以應該鼓勵正確的投資而不是鼓勵消費、也不是鼓勵出口。就是說你生產出來的東西要為社會、為人民所需要,而不是人為的去搞投資,不能為了刺激經濟,去修不為人們需要的高鐵、公路,所以,鼓勵投資不是說政府要去人為地搞投資,也不是說要去搞補貼,而是要回歸市場,讓市場解決投資、消費等等問題。但我們可以考慮對企業零征稅,把稅放在消費環節當中去。這個稅收其實是把稅額定下來,在哪個環節征?我們要考慮放在生產環節征,還是放在消費環節征?整個社會財富最大化,哪個有利呢?如果說一切的生產活動,包括消費來自于投資、資本積累話,我建議對企業干脆零征稅,把稅收放在消費環節當中去,這樣就能實現整個社會財富最大化。
(發言人:謝作詩,浙江財經大學 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