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大午:希望多給民辦學校發展空間
—— 《羊城晚報》 2015年3月11日
“民辦學??此苿蓊^不錯,但國家對民辦教育還是放不開。”近日,民辦教育家孫大午來到全國第一所外來工子弟學校——信孚康樂小學,與該校師生進行了交流,他希望國家多給民辦學校發展空間。
教育者應重視孩子的個性
“我辦教育是發自內心的,既不為錢,也不為名。”近日,在海珠區康樂小學教室里,被紐約時報評為“中國羅賓漢”的億萬富翁孫大午雖然因感冒咳嗽不止,但一談到教育,現年61歲的他就立馬清了清本已沙啞的嗓子,還順帶拉起了演講時敞開著的衣服。
依靠養雞發家致富的孫大午說,當初辦學校,并不是出于盈利目的,而是為了解決大午工人子弟上學難的問題。1994年,為了讓工人的孩子有學上,他在徐水辦起了第一所免費技校。“學生讀書不用花錢,畢業后還可以進集團工作。”2003年,他又斥資3000萬建了集幼兒園、小學、中學、高中于一體的大午中學。
對好學生,孫大午也有自己的標準。“在我看來,成績最好的不一定是好學生,只有那些中等成績、愛提問題、甚至性格有點皮的學生才是好學生。”孫大午說,相較于只有成績沒有個性的優等生,他更欣賞在野地里成長起來的孩子。“學生能不能成才,主要還是看他的個性和興趣是否能得到充分發揮,教育者應該重視孩子的個性,而不是成績。”
國家對民辦教育還是放不開
“大午中學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學校,本應該享受國家相應的政策補貼,但就因為民辦學校的身份,最后什么政策優惠都沒有享受到。”孫大午說,雖然不愁經費,但對于民辦學校無法享受國家在義務教育階段經費投入一事,他還是覺得很不公平。
“學生有擇校自由,國家在義務教育上的經費投入,為什么不能隨著學生走,而非要限制在學校的性質上?其實原因很簡單,國家還是放不開民辦教育的發展。”孫大午表示,民校勢頭雖看似不錯,但其實阻力重重。“如果讓我寫提案,我希望國家多給民辦學校一些發展空間。”孫大午說,國外的名校大都由民校打造,國家若放開民辦教育的發展,最終受益的還是莘莘學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