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有企業老板交流,辛苦創業一輩子,手里很有錢,就是感覺不到親情,家不像家,企業不像企業,很苦惱。我的體會是,不抱怨任何人,家庭關系也好,企業治理也好,都離不開“情”和“理”這兩個字。
企業創業之初,往往是打仗親兄弟、上陣父子兵,靠的是情,按情說事,一條腿走路。后來企業發展壯大,人越來越多,僅靠情走不通了,開始另一條腿走路,就是建章立制,定規矩。制度建立起來,有了理,一切按制度行事,情味兒反而淡了。我曾給項目整改提出“整合人心、建章立制”八字方針。整合人心是情,建章立制是理。情可以延伸到義,就是情義,理就是理法。因為有情義,才是家庭,才有了企業。因為企業要有規矩,有章法,才建立了制度。當然,如果情義丟了,再好的制度也執行不下去。情和理兩條腿走路,需并立并行,缺一不可。
什么是真情
那么,什么叫情?真情實意很難做到,虛情假意到處都有。舉個例子,一個村長,誰家婚喪嫁娶都去,還拿禮錢。我覺得,這不是情,頂多算是虛情。我愿意去誰家喝酒,我就去,不愿意去,憑什么登你們家門?我不歡迎你,為什么來我家,為什么要見你?你付出的是真情,對方能感知到,你給他假意,對方心里很清楚。這種虛情假意,人家怎么會領情?
情,說白了就是情面。為了面子或者好處而表達的情,顯然是虛情假意。表面上一家人很親,背地里講壞話,這叫情嗎?月有陰晴圓缺是情,狂風驟雨、電閃雷霆也是情。我講的是真情,不玩虛的假的。真情是該發火了發火,該拍桌子拍桌子。比如說一個大家庭里,當家長的對子女,是必須要點評的。誰有優點,誰有缺點,誰做對了,誰做錯了,這都要說開。如果沒有是非觀念,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和稀泥,家庭必然會產生矛盾。再比如,涉及到利益分配,子女們往往會有怨氣,很難達到各自滿意。大家長不能追求表面一團和氣,搞一些虛情假意。對待子女,不該給的,多一分也不會給,該給你的,就非常大氣。二代生在富裕家庭,就該去花錢、去消費,出了點事情,我不認為是壞事,花幾百萬、上千萬,付出些代價都是值得的。不管子女理解不理解你,對你好不好,你都真的是對他好。他報不報恩,懂不懂感恩,領不領情,那是他的問題。做父母的不計較這些,做該做的事,真心以待,問心無愧,這是真情。
但是,作為一家之長,又是創業老板,獨斷專行慣了,做事全憑著個人好惡,既不講規矩,又失去了情義。比如老爺子年底發紅包,發多少,子女都覺得小氣。他們把家庭財產和企業財產混為一談,認為所有這些本來就是自己的,給多少,都是應得應分。加之子女們有話說不開,互相猜疑,你拿的多了,我拿少了,出現偷家產、坑企業,甚至是“明搶”的行為,這很正常。因為家里沒有規矩,企業沒有章法,只要老爺子不聞不問,子女們就可以為所欲為。
情與理的融合
家族企業重情義的同時,更需要理法,建章立制是必須的。大午集團2004年建立了私企立憲制度,明確企業所有權、決策權、經營權分離,監事會、董事會、理事會分權制衡。具體來說,監事會主要是做監督,做善事;董事會是抓方向、抓思想的;理事會是執行,做具體事。
一般企業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即可。董事會職責明確,是經營決策,把握企業大方向的。董事會是講理法的地方,一視同仁,沒有情義之說。不管是女兒也好,兒子也好,對誰好,對誰不好,在董事會顯現不出來,大家都按制度流程走。監事會是企業產權所有者的象征,監事長是家族的大家長,一般是老板。在監事會,是個講情的地方。監事會每年提取一部分利潤,用來做善事,也就是做人情。這個人情的分量實際上是很重的。監事長不用通過董事會,憑父子的關系,哪個女兒有什么困難,都可以動用這筆資金。當然,監事長的權力也是有限度的,不是誰想要多少,就給多少,同時又讓人看到希望。企業搞團建、發福利,捐資助教為社會做好事,監事會都可以出錢。這就是監事會制度。
建立制度是為了約束和監督,很多規矩實際上是給自家人定的。大家能夠接受,企業有規矩,有章可循,這是非常大的轉變。制度的理性,的確會把親情沖淡。在監事會講情,是一種情義的表示,子女們的心理狀態會發生變化。有了困難,在監事會幫助下解決,子女們沒有不感恩的。這樣,既有制度化,又有情義的東西,二者融合在一起,親情回歸,家庭和睦了,企業才能更好。也就是說兄弟姐妹一個都不能少,排擠任何人都不行,這才是真正的成功。
從歷史到現實,兒子繼承制是主流。作為兒子,肯定也這么想,但我不這么認為。我們父子沖突最激烈時,我跟孫萌說,你可以離開,不姓孫都可以。外人來干為什么不可以?只要能傳承這個事業,我會很高興,這跟血緣沒有關系。私企立憲制度已經運行了16年,大午集團交給誰已經不那么重要了?,F在孫萌是董事長,孫萌不行,孫碩可以上,劉平可以上。我們是民主選舉制度,凡是能干的人都可以上。三年一換屆,不行就得下去,沒有哪個董事長、總經理會干一輩子。我們是創業一代,將來留給后人的是一種制度,一種活的制度,不是死的制度。人是動態的,今天是好人,明天可能變壞,企業怎么可能交給哪一個人呢?對于子女來說,能干就進董事會,不行就下來,進監事會,監督企業運行,讓能干的人去干事。
現在孫萌已經有了根本性的轉變,感覺他一下子成熟了。他真的是想工人所想,把握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,走的路很正。我對孫萌說:“有了情和理這兩個字,就不怕發展不起來,現在企業一萬人,將來幾萬人、十萬人,就這么搞,很簡單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