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6~28日,釜山文化研究會對古城邯鄲進行了為期3天的文化考察研究??疾礻牴?8人,由會長孫大午帶隊,沿邯鄲境內的叢臺、武安、臨漳、磁縣等地,重點對當地各博物館展開了參觀與交流,并沿路對邢臺、趙縣的文化古跡進行了實地訪查,受到各博物館及景區負責人的熱情招待。
古城邯鄲,建制沿革三千余載,二字作為地名歷代相沿,幾度興衰,其名卻不曾改動,這在中國地名文化是一個特例,曾享“富冠海內,天下名都”的盛名,因邯山至此而盡,邯鄲以此得名。趙王城、古鄴都、磁山文化、太極文化、夢文化等,這些都是邯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考察小組第一站到達邯鄲市博物館,在辦公區內,館區負責人向大家概述了博物館況略,邯鄲市博物館位于市中心,與“趙武靈王叢臺”相望,主體建筑于1968年建成,大小15個展廳陳列著各類展品,如陶俑、瓷器等珍貴物品,其中的“方圓世界”錢幣展,真可謂是刀布幣歷上的“貨幣春秋”。
畿輔之地、曾時的趙國都城邯鄲,也是成語之鄉,在趙王城遺址公園內,考察小組被一條長達158米的“歷史長卷”引睛駐足,每個花崗巖石刻的竹簡上都記錄、雕刻著趙國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,是時趙國在邯鄲定都共158年。一代英主趙武靈王,開改革之先河,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,富國強兵,國勢大盛,雄踞戰國七強之列,使趙國成為可與強秦抗衡的國家之一。
安陽北去20公里的古鄴城,曾為魏晉南北朝時幾個朝代的都城,當時是中原地區政治,經濟,文化的中心,也是古代都城規劃建設肇始地、建安文學發祥地、鬼谷子誕生地、西門豹治鄴惠民地。后來隋文帝楊堅毀鄴城,將鄴遷移到相州(即安陽),這兩段歷史共計有300余年。這便是漢風魏韻的古鄴都。
考察組一路來到臨漳三臺村,東漢曹操于鄴城修建銅雀臺、金鳳臺、冰井臺三臺,三臺村以此而得名。在這里不僅拜讀了文辭華美的《銅雀臺賦》,還領略了鬼谷文化與西門豹的歷史傳奇。
在“鬼谷子文化產業基地”,孫會長與園區負責人展開熱情的交談,從中了解到,只臨漳這一個縣就有3個投資近億的博物館,甚至有人私人出資興建文化產業區,由此可見,當地對文化事業十分重視。
孫會長稱贊說,一個地方的博物館就好比家廟,文明和富裕體現,就在家廟。
在磁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海江的引介下,考察小組又參觀了“中國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”,邯鄲這座古老的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,8000多年前,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里繁衍、休養生息,開啟了農業文明的新紀元。早期家畜飼養的考古發現,再次印證了磁山先人在這里創下的輝煌文明。
在回程的沿途中,考察隊又拜訪了趙縣趙州橋和柏林禪寺,趙州橋又名安濟橋,建于隋大業(公元605-618)年間,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。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、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,距今已1400年,經歷了10次水災,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,都沒有被破壞。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,不用管橋的內部結構,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。
柏林禪寺位于河北省趙縣縣城(古稱趙州)東南角,與趙州橋遙遙相望,始建于漢獻帝建安年間(公元196-220年),全寺占地80畝。古稱觀音院,南宋為永安院,金代名柏林禪院,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。
說起邯鄲的歷史,古本《竹書紀年》中,就有商末殷紂王在邯鄲建“離宮別館”的記載。至遲在殷紂王時期邯鄲一名就已經出現,證實邯鄲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歷史;除此還有西門豹引漳灌鄴 、趙敬侯遷都邯鄲 、齊魏馬陵之戰 、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、沙丘宮變 、楊堅毀鄴 、洺水之戰等重大歷史事件。
筑夢趙都,遺址公園,美夢黃粱,佛國造像,鄴城滄桑,智圣鬼谷,磁山絕藝,古橋獨造,寶剎千秋……
此次實地勘察的地理視角,使考察組加深了對歷史遺存的印象,對一些歷史人文有了更準確的了解,也使研究會積累了更多實地勘察的文化素材。
河北是燕趙大地,考察的眾多文化古跡不能逐一列舉,研究會下一步將對這些考察地點的資料完善,素材的整集,論文稿件的編撰做積極準備。
燕趙雄風今猶在,邯鄲之行,為籌劃中的“燕趙大地考”做好了鋪墊。